在留学热潮中,不少家庭瞄准英国,期望通过花费几十万甚至更多资金,让孩子在海外名校 “镀金”,为未来职业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一些看似光鲜亮丽的专业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问题,甚至成为英国本地人都避之不及的 “米老鼠专业”。在此为大家深度剖析这些专业现状,助力家长和学生在留学专业选择上做出更明智决策。
所谓 “米老鼠专业”,源于一个教授 “迪士尼研究” 却被评为前景惨淡的学位,逐渐成为对那些毕业后薪资极低、难以达到英国最低工资标准的 “精英学位” 的戏称 。以赫尔大学媒体、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年薪仅为 16,100 英镑,远低于英国 19,000 英镑的最低工资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赫尔大学官方数据显示,此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竟无一人能运用所学知识。即便学校声称课程已革新,但就业薪资的惨淡数据依旧无法掩盖专业教育与实际就业脱节的问题。
在英国,薪资处于底层的专业还有凯尔特研究(年薪 2.47 万英镑)、创意艺术与设计(年薪 2.24 万英镑)以及表演艺术(年薪 2.22 万英镑) 。从就业率来看,语言和地区研究与创意艺术设计的稳定就业率在全英处于最低水平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部分专业虽名称吸引人,但从投入产出比和就业前景角度考量,并不具备优势。
展开剩余64%许多人认为,只要选择名校,专业的就业风险便能降低,实则不然。以法律专业为例,同属法律专业,毕业生年薪却差异巨大,从 2.04 万英镑到 8.23 万英镑不等 。计算机专业的年薪跨度更为惊人,从 2.34 万英镑至 8.54 万英镑 。这种巨大的薪资差距并非由学校不同所致,而是整个行业的现实写照。
接下来分析一些中国留学生热门申请的专业。金融专业,一直备受中国家长青睐。然而,2023 年申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金融专业的 104 位中国学生,无一人被录取 。过去三年,近 500 位申请者中,成功录取人数不足 3 人 。金融专业的申请极为看重文书,而中国学生由于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在文书撰写上往往难以展现突出优势,导致申请成功率极低。
法律专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英美法系律所虽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但英国顶尖法学院在招生时,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语言推理能力,这恰恰是许多中国学生的短板。如 2023 年 LSE 法律专业申请季,45 名中国学生申请,录取率近乎为零 。
国际关系专业堪称 “海外名校收割机”。2023 年 LSE 该专业有 102 位中国学生申请,获得录取通知书的不到 3 人,且最终无人入学 。该专业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国际时事理解以及英文写作能力要求极高,中国学生在这些方面普遍难以达到要求。
医学专业更是留学路上的一座 “险峰”。以剑桥大学为例,其医学专业年学费高达 6.7 万英镑(约 61 万人民币),是其他专业学费的两倍 。六年学制下来,仅学费就高达约 350 多万人民币 。而且,英国医学专业属于政府保护领域,学校严格限制留学生名额,能够成功被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稀少。
那么,如何在英国留学专业选择中避免 “踩雷”?首先,应重点关注专业就业率而非单纯看重学校排名。英国教育部指出,专业与院校的组合对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以媒体传播专业为例,其就业率最高可达 100%,最低却仅为 50.9%,差距极大 。其次,应尽量避开华而不实的 “漂亮专业”,选择注重实用技能培养的专业。例如,若对创意领域感兴趣,本科阶段可先选择数学或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阶段再转向设计或媒体方向,以便掌握实际可用的技能 。再者,采用 “转弯策略” 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部分专业本科阶段录取难度大,但硕士阶段相对容易。如想攻读国际关系专业,本科可先选择政治、历史或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再进行专业转换 。最后,务必关注专业的实际薪资数据,而非仅听信学校宣传。不同专业的薪资水平差异显著,例如医学与牙医专业薪资相对稳定,在 4.67 万至 5.58 万英镑之间,而计算机和法律领域,最高与最低年薪相差可达 6 万多英镑 。
留学是一项重大决策,并非简单的 “镀金” 行为,而是对未来的深度投资。在选择英国留学专业时,家长和学生需保持理性,充分调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因盲目跟风而陷入专业选择的困境,确保留学投资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
发布于:河北省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